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“秋老虎”来袭,这个举动让你远离高温杀手

日期:2023-08-08 17:08:58 来源:南方Plus

在气温大“烤”下,高涨的不止空调电费,还有医院中暑症状接诊率。


(资料图片)

以首都儿科研究所相关数据为例,今年入夏以来,儿研所日、门急诊量呈现爆棚式增长。火热的高温天气,无疑是背后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有数据显示,我国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达40%,热射病也逐步走入公众认知视野。那么,如何远离“秋老虎”,让“热死人”不再是一句玩笑话?

“秋老虎”来袭

8月8日,二十四节气当中的“立秋”到来。虽然名字带有“秋”,但从气象数据看广东距离“入秋”还有一段时间。高温之下,广东最高气温分布图俨然像一只红彤彤的“烧鸡腿”。

就在前一天,广东省气象部门发布信息,截至7日17时,韶关、河源、梅州、潮州、揭阳等地,均出现国家基本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36℃之片区,梅州部分地方更有片区日最高气温突破37℃。

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加,公众对于中暑这一“小毛病”的认知也在不断“刷新”之中。在医学上,最严重的中暑被称为“热射病”,就在今年,北京就发生了2名热射病死亡病例见诸媒体。

不仅如此,7月18日,北京一儿童,在户外长时间运动后出现神志不清情况,被家属送医院诊治。院内医生为其测体温41摄氏度,诊断为热射病。7月21日,杭州一环卫工人在工作时体温高达42℃,出现神志昏迷、脉搏微弱身体体征,随时有生命危险。结合临床表现和户外工作史,医生高度怀疑重度中暑,也就是热射病。

面对“热气腾腾”的天气,高温天气下潜伏的危险不容忽视。

热射病为何可怕

那么,什么是热射病?

简单来说,可以把热射病理解为中暑的一种严重状态,一旦中暑变成了热射病,就存在生命危险。

根据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,“热射病”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命性疾病,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。

热射病作为“高温杀手”,极易引发人体多器官系统性损害,进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,部分幸存者可能遗留神经骨骼肌系统后遗症。

不少病例事件表明,高温天气不容小觑。许多患者正是因起初不以为然,漠视高温天气的影响,坚持在户外工作、运动、游玩而没有做好避暑措施,。

对热射病患者来说,降温和立刻送医院救治是最关键的两个动作。

如何做出科学选择

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,当温度过高时,人体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会遭到破坏,引发头晕、胸闷等一系列身体不适,而“热射病”在中暑中的分级就是重症中暑。

酷暑之下,电解质饮料“出圈”,成为备受关注的饮料品类。为什么高烧和高温下人体都需要补充电解质水?

电解质,是指能够在体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,包括钠、钾、氯等。它们在体内发挥着如维持酸碱平衡、传递神经信号、调节肌肉收缩等关键作用,对维护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为重要,当人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时,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
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小时候天气太热,外出干活就会在随身携带的茶壶或水杯加入少许盐分。这是因为,高温天气,人出汗过多,体内大量盐分也会随之流失,淡盐水不但解渴还能补充钾钠等能量元素。

市面上的选择让人眼花缭乱,而挑选配料表中含有“钠”“钾”等元素的“运动饮料”就成为快捷选择。目前,外星人等品牌的电解质水成分相对接近人体体液,饮用后,可以被人体吸收,并能在身体内保留较长时间。

日常应该如何有效补充电解质?相关专家表示,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身体活动、高温作业等情形下,如身体已出现大量排汗,建议遵循主动足量补水、少量多次、水盐同补的原则;饮用电解质水或含钠、钾等元素的运动饮料,进行电解质补充,维持体液平衡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谦提醒,“如果已经大量出汗,因汗水导致电解质大量流失,此时不可单纯补充白开水,否则可能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。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超市售卖的电解质水。”他还强调,电解质水需要少量、多次、分口喝,遵循科学补水的方式方法。

南方+记者 郜小平

【作者】 郜小平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