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天天观热点:乡村振兴在行动|振兴村里看振兴:小山村如何大发展?

日期:2023-06-20 11:19:54 来源:新华网

新华网太原6月17日电 从名不见经传,到全国“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”;从采煤的资源型村庄,到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,是什么让一个小山村实现如此蝶变?


【资料图】

走进盛夏的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,四周群山环抱、翠绿掩映,村内别墅林立、庭院雅致,古风乡韵相映成趣……映入眼帘的这幅乡村画卷,讲述着太行山里的乡村转型故事。

山居变别墅,以企带村谋发展

“山高石头多,出门就爬坡,吃水比油贵,吃粮没着落。”这句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,是振兴村村民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振兴村前身为郜则掌村、关家村和向阳村。三个村依山而建,村偏路陡,煤炭是当时唯一的主导产业。

振兴村全貌。新华网 发

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?

“以企带村建设新农村,以工带农壮大集体经济,以商带户发展乡村旅游。”上党区振兴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沿着这个思路,振兴村以当地主要煤炭企业振兴集团为依托,通过民企变村企、资源变资产、村民变股民,不断促进产业升级,壮大集体经济,促进农民增收。

三年时间,村里新建别墅式住宅和单元楼569套,配套学校、卫生院、宾馆、超市、公园、广场、会堂等,全村2000多人从破旧的土房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房。

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。振兴村先后建起党群生活馆、家风家训馆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成为全国文明村镇。

近年来,振兴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、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。新华网 发

“以前住在山上,吃水都很困难,做梦都想不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。”村民王孝青说。

围绕群众就医,振兴村推出就医补助项目“福村宝”。村民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出资100元即可参保。2022年,通过“福村宝”二次报销的人员达515人次,报销金额35.8万元。

同时,振兴村还投资6900万元建起幼儿园、小学和中学,周边11个村及在振兴村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均可在此上学。此外,振兴村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200元养老金,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500元养老金。

“黑金”到“绿金”,多元发展探新路

“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,现在离不了,将来靠不住。”振兴村人未雨绸缪,依托煤矿带来的资金积累,走上了由“黑”转“绿”的发展新路。

振兴村格桑花海。新华网 发

振兴村毗邻河南红旗渠、焦作云台山,与皇城相府、太行山大峡谷相距不远,自然风光独具风韵,知名景区近水楼台,依托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,不仅条件成熟,而且得天独厚。

村党支部一班人给股东们做工作,拿出煤矿40%的收入投资乡村建设和转型产业。从开办洗煤厂、建材厂,搞运输、商贸,到发展现代农业、文化旅游、培训教育,数次尝试后,振兴村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清晰。

2018年,振兴小镇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随着人流、物流的聚集,振兴村紧扣乡村振兴主抓手,加紧产业发展战略布局,逐步形成多点支撑、多业并举、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
游客在振兴村体验拓展训练项目。新华网 发

为丰富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的旅游产品体验,振兴村在核心景区内发展各式体验项目,包括秋千园、拓展训练基地、跑马场、鹊仙吊桥等满足游客体验需求。

与此同时,从“春节嘉年华”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,从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艺术节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赛,从九九重阳金秋文化旅游节到国庆节文艺晚会,振兴村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划,形成了“季季有看头、常年不断线”的文化风景线。

原稿件链接:http://sx.news.cn/20230617/7fe7857e2b74424494800ec1fda8fc64/c.html责任编辑:牛宇航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